九阅书云 > 都市小说 > 圆融的智慧: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

圆融的智慧: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

更新时间: 2025-09-14 10:22

谨言慎语PK口无遮拦

世界上没有比人更会创造的物种了。圣奥古斯丁认

为,人们有时宁愿听信谎言,却不肯听信真话,他们觉得

真话是冰,谎话是火。

人们之所以要谨言慎语,是因为语言往往会造成不

好的影响,甚至是伤害。比如病人病情严重时,我们说真

话反而会使他的病情恶化。再如,一个人出门在外,日子

过得艰难,如果口无遮拦,跟父母实话实说,只会让他们

担忧,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还有,一个你不喜欢却又不

得不与其交往的人,你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时,对方

即使不生气,也会对你敬而远之。

总之,语言有时就像一把冷冰冰的尖刀,让人觉得心

寒,更容易使人陷入尴尬的局面。而注意了语言,有时却

可以维护别人的面子,给人一份好心情,能够使对方产生

认同感,获得一份好人缘。

口无遮拦是需要付出代价的

从前,有一个口无遮拦的人,什么事情他说出来都不好

听,所以,不管他到哪儿,总是被人赶走。最后,他变得一贫如

洗,无处栖身。后来,他来到一座修道院,跟修道院院长说,自

己因为诚实,说话总得罪人,所以受到排挤。修道院院长悲天

悯人,就把他留在了修道院里。

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顶用的牲口,院长想把它们卖掉,

可是他不敢派手下人到集市去,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

包;于是,他就叫新来的这个诚实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

集市上去卖。

诚实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:“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

懒,喜欢躺在稀泥里;另一头驴性子特别倔,任你怎么抽打,它

一步路也不想走;而骡子又老又瘸,如果干得了活儿,我们干

吗要卖掉啊?”

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,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

了。于是,诚实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。听完诚实人

讲述完集市上发生的事,院长说:“我真不应该留你这样的

人,老兄,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!”就这样,他又从修道院

离开了。

一些耿直的人,喜欢实话实说,常常让人觉得太过莽直、

锋芒毕露。但人在通常情况下,都喜欢听好话,不愿听到伤害

自己的话。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,是很有必要

的,但如果太过,不仅会刺伤别人,也会损伤自己。

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读者一定还记得那个自以为聪明的

杨修,他之所以不得好死,就在于他不懂得人性的阴暗,特别

是对于曹操这种妒才之人。杨修自作主张把曹操写着“一盒

酥”的点心与大家分着吃光了。这让曹操心生妒忌,总想找个

机会把杨修给办了。后来,曹操在汉中战场与刘备交战处于

不利地位,因为说了一句鸡肋,而被杨修看出自己有退兵的

意思。杨修口无遮拦地说了出来,曹操借口说他扰乱军心,就

把他杀了。杨修自以为聪明,却不想一想,真相-旦被揭穿,

这不仅说明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,而且说明你曹操的智

慧也不过如此,这对于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丞相而言,威望

的损害是巨大的。所以,杨修不死不行。因此杨修聪明反被聪

明误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可见,说出真相往往是需要付出相

当大的代价的。

凡事追求真相,是我们的天性,但所有事都要追求真相

的人生,是绝对不会得到安宁的。下面这个寓言故事值得我

们深思。

一名因受到欺骗而伤心透顶的男子在大街上散心。他在

街头看到有一家商店货架的牌子上写着各种各样的“真相”。

他感到很奇怪,便走了进去。

在一个柜台前,他问店员:“这是卖真相的商店吗?”

店员答道:“是的,先生,您要买什么真相?部分真相、相对

真相、统计真相,还是完全真相?”

他不假思索地说:“我要买完全真相!”

“对不起,先生,您知道买完全真相要付出多少代价吗?”

店员问道。

“不知道。”他嘴上这样说,可是心里想,为了买到完全真

相不论多少代价我都愿付出。

店员告诉他,如果他要买走完全真相,需要付出的代价是

自己永生不得安宁。他听后大吃一惊,急匆匆地走出了商店。

他有些悲哀地意识到,他毕竟还需要一些借口把某些他还没

有能力直面的真相掩盖,以免遭受伤害。

口无遮拦的后患是无穷的。即使本来不是原则问题,比如

对事物的看法,对世界的认识,对矛盾的处理,对某个问题解

决之道的不同见解,但常常都有可能因为你口无遮拦,付出惨

痛的代价。

就是在朋友、恋人、家人面前,不讲究方法直截了当地要

说就说,即使道理再对,也一样可能产生并不理想的效果。因

为人性中有许多难以克服的东西,比如虚荣心、自尊心等,一

不小心就可能会伤了他们的脸面。因此,我们在家庭中也常常

发生矛盾,有些道理怎么也讲不通,难以分辨是非曲直,虽然

说的是真话也无济予事。而最后有时竟发现,关键就在于我们

把话说得过于直白和尖锐,伤了别人的面子。可见,话不是什

么时候都能说的,如果坚持口无遮拦,需要的不仅是勇气,还

有你必须要承担的代价。

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真话

有时候,虽然我们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,明确地拒绝或

者坦诚地否定,但是对方未必欣赏你的诚实,也未必理解你对

真相的尊重,反而会认为你是对他有意见,不给他面子,故意

给他难堪,自然不会对你有什么好感。就算是明知你说的是忠

言,可是因为逆耳,也会恼羞成怒,以后一有机会就会以牙还

牙,成为你的敌人。

电视剧《闯关东》里有这样一个情节。

夏掌柜带着伙计到穆公家赴宴。穆公夸了伙计一句,还请

他一起落座。席间,夏掌柜提出一个问题:“经商第一要紧的是

什么?”

有人说:“那还用问?就是赚钱呗!”

夏掌柜道:“以我之见,应当是诚实。然则不是无原则的诚

实,是巧妙地运用诚实,也就是说,在适当的时候,以适当的方

式,对适当的人说实话。经商的人免不了圆滑,可是如果一味

圆滑,和实话不沾边儿,就无异于自弃于市。为什么?谁还愿意

和一个永远虚伪、不说实话的人打交道呢?可是一味地诚实也

不可取。打个比方,穆公方才请我的伙计落座,究竟是出于真

心还是客套?若按真心就应当说:‘你是伙计,没资格落座。’这

不就伤了孩子的自尊?穆公说得就很得体,前一句夸奖是实

话,后一句请坐就是客套。”

夏掌柜的话与英国人文主义者阿谢姆的观点不谋而合,

阿谢姆说过:“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,比伤害人的真话

要好得多。”可见,在为人处世方面,很多行为不能一概而论,

关键是一要看当时的境况,二要看引起的后果。为人的难度,

关键就在于把握好这种尺度。

不过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,我们就必须勇敢

地说真话,不管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。

注意语言转换的妙处

“良言一句三冬暖.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生活中的真实情况

往往是这样的,不恰当的措辞,往往让人_六月寒”,而委婉的

良言却能够让人“三冬暖”。

一个老妇向邻居抱怨某药房对她服务态度不好,希望邻

居将她的不满转告给药房老板。有一天,老妇去药房时,老板

热情欢迎,并立即给她配好药方,还说如果她有什么需要.可

以随时来找他。后来,那个老妇跟邻居说起此事:“你把我的不

满转告给他,真管用!”、

“哦,不是,我没有那样做。”邻居说,“我只是告诉他,你很

佩服他的敬业精神,说你觉得他的药店是你光顾过的最好药

房之一。”

可想而知,如果那个邻居直接转达老妇人的话,药房老板

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服务态度,而且会更加恶劣,甚至会对老

妇人和邻居都产生怨恨。直接表达可能无法达到的目的,换种

说法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。

生活中需要此类的语言转换,没有恶意的,甚至是出于善

意的。比如,有了不愉快的消息或不幸的消息,如挨了批评、丢

了钱包、得了病,说些保护性的话,可以让对方放心、保持好的

心态等。

在生活中,这种注意语言的方式比比皆是。比如,一位你

不喜欢的人向你借钱时,你肯定不能说:“我不借。”而是说“正

巧我手头也不方便”。这些防卫性的语言,能够化解一些你无

法回避的尴尬。

再比如说,应酬中的客套话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。有一句

西洋谚语:“一滴蜂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招来更多的昆虫。”这

说明了甜言蜜语比毫不留情的批评更受欢迎。这种恭维人的

语言’往往能够让听者的身心如沐春风’舒畅、惬意无比,从而

对说话者产生好感。

客套话往往是感情生活中的润滑剂,它使恋爱、婚姻中的

男女感情更融洽。有些甜言蜜语式的语言,男女双方明明知道

是假话,但就是有人喜欢听,往往还因为这句甜言蜜语而坠入

爱河,不能自拔。

在营销中,用智慧性的语言去成交客户更是公开的秘密。

“这是最后一件了!”“看你诚心想买,300元你拿去,这是跳楼

价了!”“这款车最适合你这种成功人士了,气派、有身份,听说

李嘉诚就是开的这款车。”营销员就是这样用话术恭维顾客

让他们心花怒放掏钱埋单的。

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表明,教师如果善用激励性的语言鼓

励学生,学生则会树立信心,取得难以置信的进步。

注重语言的妙用,无处不在,涉及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

面面。

很多人,借助语言的艺术扶摇直上,在商场上攻城略地

旗开得胜。他们在获取名利的过程中声名鹊起,在现实生活中

八面玲珑、左右逢源、如鱼得水。

生活本身常常是平淡无奇的,天上掉馅饼的事很少,而灾

难和厄运倒是常常不期而遇。人类天性全是向往美好的,喜欢

富有刺激和带有浪漫色彩的生活。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口无

遮拦,世界上有些事也许就会变得没有意思了。

大多数人是讲究“面子”的,即使明知道双方都言不由衷

大家都还是追求场面上的和气及尊重。评功摆好、赞扬连连,

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,虽然是客套话,却让彼此感到脸面有

光、心情愉快,合作起来自然事半功倍。

通过以上的分析,谨言慎语与口无遮拦的较量,谁输谁

赢,一目了然。

详细介绍: